第701、702节 定都长安,虎踞关中_葬元
黄瓜小说网 > 葬元 > 第701、702节 定都长安,虎踞关中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701、702节 定都长安,虎踞关中

  高陵之战,唐军大胜元军大败的消息,长了翅膀般飞向关中四地。各地元廷官员一片恐慌,犹如末日降临。而关中百姓,则是欢欣鼓舞,心气高涨。

  事实上,李洛圣主仁君的美名早就响彻关中。元廷官员和豪情固然对李洛恨之入骨,可平民百姓却对洪武皇帝盼若甘霖。

  李洛大军还没有到长安,周边的元廷官员就纷纷跑路,原本气焰嚣张的豪强和村社保长甲主,也顿时蛰伏起来,不敢再对百姓张牙舞爪。

  就在李洛大军南下长安之际,唐军大将武岩也在攻下蓝田关后,兵分两路,一路攻占潼关,一路由他亲自率领,进围长安。

  九月二十八日上午,李洛大军到达奉元城外。下午,武岩率军三万渡过灞桥,也兵临长安城下。

  至此,进攻关中的唐军主力和偏师会师!

  奉元城下的唐军兵马,达到十万人。

  自从北宋灭亡后,一百六十余年来,汉家军队第一次兵临长安。

  李洛骑在忽必烈送的大食宝马上,仰头看着这座居高临下的煌煌大城,心中很是激动。

  这就是古都长安!

  虽然早就不是帝都,城中宫阙早就不复存在,可这座城池的气势,却是更甚大都!

  长安城最大的特点,就是城基的地势高,根本就是建立在渭水之南一片宽广的高垣之上,俯瞰四周,霸凌八荒。

  周围八水环绕,聚气藏风,风水绝佳,不愧是华夏第一名都。

  巍巍乎壮哉!

  即便城墙早就没了当初长安城的高大,可仍然气势雄辉。

  要知道,这还是被唐末军阀韩建改建缩小后的长安城,可以想象,没有缩小前的长安城,该有多大。

  “呜呜呜—”唐军中的号角悠悠吹响,似乎是告知长安百姓:唐军已至!

  唐主的龙凤呈祥大纛,以及唐军的浴火凤凰战旗,和绣着大大唐字的旗帜,在秋风中猎猎飘扬,军势雄壮,不动如山。

  “臣武岩,拜见陛下!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武岩率军赶到后,率领部将第一时间就来拜见。

  李洛下马扶起武岩等人,“卿等辛苦了。蓝田关不好打,伤亡几何?”

  武岩禀奏道:“回陛下话,战死两千七百余,负伤四千二百余。伤亡相加,总有七千人。分兵去打潼关的张敛,估计也要折损不少兵马。臣无能,有负陛下所托。”

  蓝田关的确不好打,以七千伤亡打下蓝田关,已经不错了。

  攻城略地,总要死人的啊。

  李洛一算,加上主力军的伤亡,即便不算义军的伤亡,这次攻略关中,唐军总伤亡也有两万多人了。

  总体来说,还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。

  “你们打得不错,有功无罪。”李洛安慰武岩等人,“潼关是天下险关,从关东打,的确难如登天。可张敛是从关中打潼关,应该轻而易举。”

  潼关是属于关中的,保护的是关中。从关中内部打潼关,当然容易太多。

  “陛下。”朱颔禀奏,“如今申花生去了萧关,张敛去了潼关,这关中四关,很快就皆在我手。可是东边的黄河,却还是不得不防。”

  李洛点点头,这点他当然不会忽略。算起来,河东元军应该快要渡过黄河了,为今之计,只有派大将北上黄土高原,守住黄河天险。

  秦晋之间以黄河为界。秦晋之间的黄河,河面落差大,水流非常湍急,远不是后世缺水的黄河可比,这段黄河此时比长江天险更为险要。

  黄河天下险,古代不是说说的。

  所以,古代北方军队渡过黄河,大多选择从河南河北段渡河,很少从山西渡河。

  可天险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要是不防守,元廷河东大军很快会渡过来。

  黄河秦晋段相对好渡的地方,就是孟门渡、风陵渡、西口渡等几个渡口,但风陵渡在潼关附近,所以主要是守住东边的其他渡口。

  “武岩,你们修整一日,明日出发,防守黄河几大渡口,阻止河东元军过河。”李洛下令。

  “诺!”武岩领命,“陛下,臣等不需修整,今日就出发。”

  “好。”李洛允了。防守黄河乃是大事,的确越快越好。

  仅仅一个时辰后,武岩就再度拔营北上,防守黄河。

  而李洛也派人射箭入城,告诉城中大僚,不开城投降,杀!

  此时,奉元城中的元廷陕西右丞巴鲁台,已经急的团团转。

  陕西铁骑在五陵原全军覆没,平章哈赤牙哥等人都死了,眼下陕西行省他官位最高,可他哪里还能守得住奉元城?

  奉元城中只有四万汉军,其中两万克尔钦军,两万哲里木军,奉元城这么大,叛军又如此势大,怎么守得住?

  但是,守不住也要守!河东大军快要渡河了,只要坚持十天八天,就能守住奉元。

  巴鲁台对一群汉将训话道:“你们都是大元的忠臣,危机关头,当然要和大元共存亡…”

  一句话还没说完,忽然一个戈什克气喘吁吁的冲进来,满脑门都是油汗,“右丞官人,快从北门走吧!古麻思力这个狼羔子,打开了城门,放叛军进城了!”

  什么!

  巴鲁台猛的跳起来,露出要吃人的目光,“他是蒙古国族啊!怎么会主动开城投降!你是不是搞错了!”

  一个名叫王燮的汉将脱口而出:“右丞官人!没错了!古麻思力虽然是国族,但他一直对大元不忠!他父亲是阿里不哥的心腹侍卫!他父兄都死在大汗手里!”

  “那就是了!”巴鲁台顿时醒悟过来,他知道千户古麻思力的过往,朝廷也知道。所以古麻思力虽然是地地道道的蒙古百户那颜出身,却一直不受重用。

  以至于,他明明是个蒙古将领,却成了统帅汉军的将领,还只是个千户,副万户都没捞到。

  巴鲁台知道谷麻思力心中有怨气,平日里没少说怪话,却一直不认为他会投降李洛。毕竟,他是蒙古国族,说到底也比汉将可靠嘛。

  当年阿里不哥的麾下部将很多,如今不也好好的为大汗效力?并没有谁反叛呐。大家都是金贵的蒙古人,再怎么不满,对待李洛应该一致才对。

  可谁成想,汉将还没有投降呢,作为国族的古麻思力反倒投降了!

  “快走吧右丞官人!叛军进城了!”王燮喊了一句,就匆匆忙忙的冲出衙门,高声喊道:“亲卫亲卫,老子的马呢!”

  克尔钦军和哲里木军的汉将们,本来还想好好守城,可如今城门倒让蒙古国族自己打开了,他们还怎么守?

  守不住了。

  不跑还等什么?

  打巷战么?笑话,来的可是李洛!

  那是敢硬生生起兵反抗大元,和大汗打擂台,一直从江南打到关中的狠人呐!

  “该死!该死!”元廷官员们纷纷怒骂,一边急匆匆的冲向衙门的马厩,狼狈不堪的跨上马,慌不择路的往北城逃跑。

  长安城很大,叛军虽然进了城,可一时半会也没这么快到。他们及时逃走,还来得及。

  至于城中家眷,他们也顾不上了。

  年过五十的右丞巴鲁台,拿出当年随忽必烈攻灭大理的气势,拼命的打马狂飙。他不能落在叛军手里!

  街上的百姓看见一群元廷官员纵马狂奔,纷纷避让。

  元廷文武官员争先恐后逃出北城,而唐军也从南门蜂拥而入。几万汉军群龙无首,如何抵挡?只能器械投降。

  “奴才古麻思力,拜见大汗!”开城投降的古麻思力,主动扔下兵器,恭恭敬敬的来到李洛马前,匍匐在尘埃中。

  李洛的侍卫们纷纷侧目,搞不懂古麻思力一个蒙古将领,为何会主动开城投降。

  李洛看着古麻思力,用蒙古语说道:“就算你不开成投降,朕也能很快打下长安。但你开了城,也算一件功劳。朕问你,为何要开城呢?”

  长安城有特察局的特务活动,可还没到能说服蒙古将领投降的地步。根据特务送出的情报,本来策反的是汉军千户刘达,可刘达还没打来及开城,反而是古麻思力这个蒙古人开城了。

  所以,现在刘达很是郁闷,原本他献出城门,肯定是有功的。可半路杀出一个古麻思力,硬生生把他的功劳抢走了。

  古麻思力回答:“奴才恨大元,奴才的父兄,都是死在大元手里。奴才虽然是蒙古人,却巴不得大元亡了。”

  李洛明白了,“你父兄是阿里不哥的人?”

  古麻思力点头,“正是。忽必烈是篡位,他根本没有资格当大汗。他还灭了几个汗国,更是坏了规矩。”

  李洛问:“你是何官职?”

  古麻思力露出尴尬的神色,“奴才只是哲里木军的千户。”

  一个蒙古将领,却做着汉军的千户,少见。

  李洛顿时心中雪亮。这个古麻思力,父兄都死在忽必烈手里,可那属于蒙古人内部的斗争,谷麻思力决不会仅凭这个,就背叛大蒙古国。

  应该是他得不到重要,心怀不满。加上父兄之时的仇恨,这才主动投降。

  “起来吧。”李洛对这这种主动开城投降,背叛自己部族的人,没有什么好感。但这种人也要用,所谓“千金买马骨”,以招降更多的蒙古人。

  说起来,主动投降的蒙古将领,古麻思力还是第一个。就是哲札,也是李洛通过交情,写信劝降的。

  “古麻思力,你暂时统带你的旧部,守卫城门。”李洛淡淡说道,“朕会记得对你的赏赐,去吧。”

  “喳!谢大汗!奴才会像忠实的猎犬那样,帮大汗守着城门!”古麻思力抚胸行礼谢恩。他不知道哲札等人尊了李洛天可汗的称号,但他知道应该按照蒙古人的规矩,称呼李洛为大汗。

  唐军大军一入城,就得知行省官员都从北门逃走了。朱颔立刻命令骑兵追击。

  城中秩序得到维护后,一大群人簇拥着李洛,光明正大的进入长安城。

  华夏3984年,洪武二年九月二十七,亲征关中的唐主李洛,终于恢复长安。

  自北宋灭亡以来,沦入异族手中一百六十年的长安城,再次回到汉人手中。

  潜伏在长安城数年的特务,早就暗中做了很多宣传。唐军一入城,很多百姓就在特务的影响下清扫道路,夹道欢迎,甚至燃放爆竹。

  李洛在城中百姓的盛大欢迎中,来到城中的平章衙门。

  平章衙门立刻成为临时行宫,被侍卫戒备起来。

  很快,一道圣旨就传了出来,晓谕城中百姓:废除奉元之名,恢复长安之名,立长安为大唐国都!

  圣旨一出,长安百姓顿时一片沸腾。

  大唐…定都长安了!

  长安城,又成为京师了!

  虽然长安人被异族统治一百多年,可他们却都知道长安的过往,那是的当年做过京师的。可以说,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百姓,比长安人更怀念李唐。

  妇孺皆知!

  哪怕到了后世,西安人仍旧对大唐念念不忘。

  “陛下,长安城如今有户籍人口十八万五千,僧侣一千三百人,元廷官员家属家奴两千四百……”

  早有特察局的特务献上长安城的统计册簿。

  “…官库存粮八十四万石,存银三十七万余两,交钞一百二十一万贯。这些是准备押往大都的秋税……”

  长安在唐时就有百万人口,现在却不到二十万。不过,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这个人口体量,仍然是算是大城了。

  李洛看完册簿,下令将钱粮物资一一封存,然后任命随军的新科进士,担任长安城内各坊的坊正。

  另外,任命随军的文臣姜布,为京兆尹,组建京兆府衙门。

  京兆府专管长安城的民政,治安,一如汉唐制度。不过,官衙的衙役全部废除,该用唐国的警士。

  朱颔禀奏道:“陛下,如今长安已经恢复,关中各地传檄可定,可关中兵少,陛下是否暂时南归江陵,等关中安稳之后,再来长安?”

  李洛摇头,“关中初定,百姓未安,局势未稳,正是因为如此,朕才要亲自镇守关中。”

  “韦素拟旨,抽掉警士三千人来关中,调工部营造匠官来长安,准备兴建长安宫殿。”

  韦素作为新任的御前奉事,很是给力,他领命之后笔走龙蛇,很快就拟定好了圣旨,李洛用印之后,火速送往江陵。

  接着,李洛就连下几道旨意,分遣兵马去关中各州县,镇压元廷官员,接手地方权力,准备推行均田令。

  李洛都没有时间观赏游览城中的著名景点风物,就签发一道道命令,颁布一道道旨意,忙得不可开交。

  第二天,数万唐军就分为数十股,以团为单位,分赴各地。

  第三天,两个好消息连接传来。一是张敛已经占领潼关,关东元军再也无法进入关中了。第二个好消息是,逃跑的元廷陕西行省官员,大多数都被追上,押送了回来。

  就在唐军占领长安,分兵四处之际,元廷周至县衙内,知县王四郎正在长吁短叹,愁容满面。

  王四郎觉得,自己真是太倒霉了。

  他本是川蜀士子,熟读圣贤鼠的。唐军占领川蜀后,因为不满唐廷的科举内容和授官品级,一怒之下去了梁国参加科举。

  果然,中了进士,做了大梁的知县。

  然后好景不长,他做知县不到一年,大梁竟然为唐国所灭,自己也丢了官职。

  等到想再考唐国科举,却被告知,自己因为有贪墨劣迹,竟然没了考试资格。

  他愤怒之下,干脆千辛万苦来到关中,凭借在关中做官的亲戚,以及贪墨来的钱财,好不容易谋取了这个周至县令的官位。

  原本以为,自己在固若金汤的关中做官,终于苦尽甘来了。

  可谁成想啊,这知县才坐了半年,唐军竟然又打进关中,他的官位…又要飞了啊!

  龟儿子的仙人板板,这算啥子事嘛!老子咋个这么倒霉噻?鬼摸了头么?

  王四郎虽然是寒士出身,没有理由痛恨唐廷和李洛,可他现在对唐廷和李洛的痛恨,完全不下于蒙古贵族和豪强。

  “洪武!你这个千夫所指的暴君,昏君!”王四郎在心中狠狠骂道,恨意滔天。

  “知县官人,快走吧!趁着风陵渡还没有被唐军封锁,赶紧逃往关东才是,要不然就来不及了!”随从急的满头是汗的对恋栈不走的王知县说道,“唐军快要到了!镇守官人已经骑马跑了!”

  王四郎长叹一声,只能命人收拾细软行囊,匆匆出了县衙。

  走时,他还带走了周至县的知县官印。

  “哼,去了关东,老子照样做官!”王四郎依依不舍的看了一眼县衙,直出东门而去。他打算从风陵渡过河,离开关中。

  他已经是大元官员,在大都吏部入了官籍的。只要到了关东,凭借这半年知县任上搜刮的钱财,以及自己的本事,换个地方做官并不难。

  王四郎刚离开周至县不到半天,一队唐军就开到了。唐军大摇大摆的进入县城,随即一个从益州过来的随军乡正,就做了县令的官位。

  唐军张贴告示安民,封锁官库,维护秩序。紧接着,唐军又分为若干小队,分赴乡村,没到一处,就将当地的保长甲主撤职,换上随军的唐国官吏。

  这样的一幕,在关中各县都在上演。

  唐军雷厉风行的接管地方政权,建立唐廷的郡县乡村政权,所到之处,元廷官员闻风而逃,豪强大族噤如寒蝉。

  他们不是不想反抗,但他们不敢。

  唐军在南方推行均田令,镇压大族反抗,杀的人头滚滚,这些血淋淋的事情,他们早就听说了。

  南方那么多豪族反抗,结果呢?伪唐越来越强大,李洛的皇帝越当越稳。而反抗的豪族,却都完了啊。

  大元在关中那么多铁骑,都全军覆没了。他们反抗,那不是找死么?

  算了吧。

  形势比人强。虽说要被没收九成田土,捐出大量钱粮,总比抄家杀头好。

  有了南方豪族反抗唐廷的教训,他们不敢再反抗了。

  在唐军的屠刀面前,这些关中的百年豪族,纷纷选择了屈服。

  到了十月中旬,关中各县的户籍人口终于统计出来。

  陕西行省很大,人口数百万。关中虽然只占陕西行省五分之一的面积,却是最富庶的地区,人口占了行省一半,共有二百四十余万人。

  田亩数目还在清查统计当中,并未上报。

  坐镇长安城的李洛接到户口统计,终于下令招募新兵,改编整训义军。

  关中牧场不少,关中男子彪悍,很多人善于骑马。李洛准备招募五万骑兵苗子。等到恢复陕北,陇东陇西,就能再招募好几万骑兵。

  再北上拿下河套地区,大唐就不愁骑兵和战马了。

  ps:今天就到这了,大家晚安,蟹蟹支持,求订阅,票票!蟹蟹matcha大大等书友的打赏!安!

  清逸文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huanggua2020.com。黄瓜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huanggua202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