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章 “缘由”【一更,求订阅】_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
黄瓜小说网 > 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> 第152章 “缘由”【一更,求订阅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52章 “缘由”【一更,求订阅】

  第152章“缘由”【一更,求订阅】

  陈慎没有说话,只是沉默以对。

  他何尝不知道这样子做会让嬴稷更加厌恶陈氏,更加厌恶他呢?

  他是故意的。

  有些时候,君王的厌恶比君王的宠爱要更好。

  但这话显然不能对面前的孟尝君说,只能叹了口气说道:“家父在世的时候,常言的家训便是如此,我怎么能够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乱象的出现而不管不顾呢?”

  他看着孟尝君说道:“文君,难道您觉着,查生以及魏冉所做的事情,王上不知情么?”

  陈慎的嘴角带着些许冷酷:“没有什么事情能够瞒得过王上,也没有什么事情能够绕过如今王上的眼睛。”

  陈慎闭着眼睛,轻声说道:“王上可以纵容查生来试探陈氏的底线,可以用查生以及秦律的尊严来试探陈氏的野心,但陈氏不能因为王上的猜忌和试探,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,将秦律的尊严踩在脚下。”

  他的声音很是沉重,而听到陈慎所说的话,孟尝君的心中也同样有些沉重了

  他默默地叹了口气说道:“原来.如此”

  田文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,这明显是陈氏与王上的一场博弈,过程十分复杂,不是他能够插手的。

  他的心中不由得浮现出来了一点疑问。

  陈氏与秦王的博弈,持续了多长时间呢?

  他不敢问,也不敢继续思索下去,只能点着头说道:“既然陈兄心中有数,那某也不再多说什么了。”

  田文微微拱手说道:“一切请陈兄小心。”

  待到田文离开了之后,陈慎自己坐在院子里,院子里的风在吹着,树上的叶子也在一片片的掉落下来,落在地上,不由得让人有些恍惚不定了。

  他轻轻的叹了口气,似乎是要将心中的浊气全然都吐出来一样。

  方才与田文所说的并不是全部的原因和真相。

  很多时候,事情的真相就像是受了伤的腐肉一样,外表有“光鲜亮丽”的包扎遮挡住众人的目光,而内里的“缘由”则已经腐烂无比。

  今日的朝会其实是早已经谋划好的。

  从嬴稷召陈氏再次归来,甚至连续准备了五道诏书的时候,就已经谋划好了的。

  陈氏能够一直依附于秦王么?

  不能。

  但陈氏能够脱离秦王而自主么?

  同样也暂时不能。

  这就是时代的弊端了,陈慎虽然也是这个时代的人,但他在陈野的身边长大,自然是耳濡目染学习到了一些东西,他那超越常人的智慧也让他能够看到天下的局势。

  秦国必定会统一,但秦王能够历代传承下去么?

  王都是多样的,更是寡恩多疑的。

  或者说

  在王的眼睛中,或许国家的强盛是较为重要的,但最重要的永远都是“王的利益”,而不是国家的利益。

  秦穆公当年也是一位十分雄才大略的君王,甚至在那个时候,秦国几乎已经从边陲蛮夷的身份摆脱了出来,可以试探性的往中原伸出自己的触角了。

  最后为什么秦国瞬间衰落,甚至三代都缓不过气来?

  交交黄鸟,止于棘。谁从穆公?子车奄息。维此奄息,百夫之特。临其穴,惴惴其栗。彼苍者天,歼我良人!如可赎兮,人百其身!

  交交黄鸟,止于桑。谁从穆公?子车仲行。维此仲行,百夫之防。临其穴,惴惴其栗。彼苍者天,歼我良人!如可赎兮,人百其身!

  交交黄鸟,止于楚。谁从穆公?子车鍼虎。维此鍼虎,百夫之御。临其穴,惴惴其栗。彼苍者天,歼我良人!如可赎兮,人百其身!

  交交黄鸟的啼叫声可以告诉世人,秦国为何突然衰落。

  原由只有一个。

  “彼苍者天,歼我良人!”

  歼我良人的是谁?

  是秦穆公!

  穆公一生都有仁义之名,可在最后的关头,他令秦国三贤为他陪葬。

  当然了,有人或许会说是因为三贤感受到了穆公的知遇之恩,所以自愿为穆公殉葬的,但.“自愿”这种事情,谁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
  谁都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!

  所以,那谎言的“虎皮”遮挡不住内里的糜烂。

  秦穆公不知道三贤活着对秦国的好处么?不知道他令三贤殉葬对秦国的伤害么?

  他知道,他不在意。

  继任者不知么?

  知道,但不令三贤殉葬,他的王位坐不稳,所以他也不在意。

  为了坐稳王位,三贤得死。

  所以三贤死了。

  秦国霸主的路也中途断了。

  天下贤才都不再入秦,甚至将秦国当成了最后的、无可奈何的选择,甚至选择了秦国之后也会为自己留下后手。

  他们不敢留在秦国,尤其是在国君交替的时候。

  为何?

  因为害怕!

  害怕什么时候国君突然又发神经了,一道诏书令自己不得不殉葬。

  能活着,谁想死呢?

  更何况是已经做到一国之顶的臣子们?他们哪一个不是大才,哪一个没有胸中的抱负?

  士为知己者死,但强迫你去死的所谓知己,真的是知己么?

  更何况,这个时代的“士”可没有多少士为知己者死的心,随意改投他国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并不少见。

  有一个地狱笑话或许很适合这个年代。

  “没有当过燕相的魏相绝对当不好一个楚相,你说是吧?秦相。”

  这足以说明什么了。

  甚至“儒不入秦”的潜规则,也是在穆公死了之后出现的。

  历代的秦王听到“黄鸟”的歌声,都会瞬间拉下脸来,因为这是秦国历代国君心中永远的痛。

  一直到了秦献公时期,因为看到了这一切的“明知不可为”,所以一直十分遵守祖训的秦献公才无可奈何之下,咬着牙废除了人殉制度。

  难道秦献公废除人殉制度是因为单纯的为了秦国的利益么?

  不。

  因为当时的秦国摇摇欲坠,战国诸国纷争不断,甚至有可能今日还存在的小国明日就不存在了!

  在弱小的时候,国家与国君的利益是牢固的捆绑在一起的!

  秦献公想要摆脱今日活着,明日或许就要家破国亡的处境,就必须废除人殉制度!

  而这个制度被废除之后,秦国的处境依旧没有好多少,但总算是比原本的时候强多了。

  秦国为何是“蛮夷”为何是“暴秦”为何是“虎狼之秦”?

  这三个词,全都是在穆公死后出现的。

  而到了秦孝公时期,孝公之所以表现得那么的“仁义”“求贤若渴”不是因为孝公的本性本就如此!而是因为他身边的“韩”“赵”“魏”“齐”“楚”全都在变法!

  一个个的变得强大起来。

  就如同一个三岁孩童,他身边的孩童全都一瞬间长成了身高九尺的壮汉!

  这些壮汉看着孩童手中的美玉虎视眈眈,几乎口水都要流下来了!

  这个时候,孩童只能够强迫自己变得友善,收起来自己的獠牙,为了让自己“成长”起来,他可以做任何的事情!

  所以,商鞅第一次见秦孝公没有说“变法强国”等事情的时候,秦孝公听得都要打瞌睡了。

  而商鞅见此也立刻改变了自己准备的“稿子”,开始大讲特讲“变法强国”,而原本瞌睡了的秦孝公听得如痴如醉,恨不得跟商鞅结为异姓兄弟。

  为何秦孝公与商鞅的“情谊”持续了那么多年,哪怕是在原本没有陈氏的历史上,两人也有“青山松柏”这样的情谊存在?

  因为商鞅对别人再怎么狠,但是他的变法对秦国尤其是对君王是好的!

  秦国在强大,秦王手中的权力在变多!

  所以秦孝公会一直支持商鞅!

  不是因为什么情谊,纯粹是因为利益。

  商鞅最后的死跟秦孝公有关系么?有,甚至有很大的关系。

  秦孝公不知道商鞅得罪太子,得罪公子虔非常狠么?秦孝公知道,那么为何秦孝公依旧没有理会,甚至在死后连一道诏书都没有留下?

  要知道这个时代“孝”还是根深蒂固的观念。

  一道诏书就可以保住商鞅,为何秦孝公不保?

  因为他不想保,因为这对他没有好处了,因为这对秦国没有利益了。

  因为商鞅的变法已经完成,秦国的强大已经被看见了,那么接下来就该考虑用一道诏书保“商鞅”后会造成的后果了。

  儿子与自己离心离德,或许自己死后都不会多么费心。

  值得么?

  不值得。

  用一个已经失去作用的“商鞅”,换取“儿子”对自己的“怅然若失”与“不再憎恨”,这很值得。

  所以秦孝公没有留下诏书。

  所以商鞅该死了。

  若不是因为不想“黄鸟”的旧事重演,秦孝公最后甚至有可能一道诏书令商鞅殉葬。

  “黄鸟”的歌声就如同悬挂在历代秦王头顶的宝剑,他们害怕于此,但也震怒于此,嬴稷如今没有直接对付陈氏,有他在纠结的缘故,也有“黄鸟”旧事的阴影影响。

  那么有了陈氏的历史中,为何秦孝公保住了商鞅?

  因为有了“陈氏”,商鞅还有作用。

  什么作用?

  在惠文王还未曾长成的时候,制衡“陈氏”,让陈氏不能够一手遮天的作用!

  秦孝公一眼便看出来了“陈野”隐藏在内里的才华,也一眼就看出来了“陈氏”未来可能有的危险!

  所以陈野成了惠文王的老师,所以他的女儿嫁给了陈野!

  所以他才那么疼爱一个“外孙”!

  对于秦王来说,一切的感情都可以用来当做“武器”,无论是用来捆绑的绳子,还是用来杀人的武器!

  这便是一个王!

  王从来没有感情,有感情的都不能成为一个“优秀”的王,尤其是在这个战乱的时代,在这个吃人的时代!

  惠文王时期,惠文王难道真的对他的父亲那么放心么?

  不。

  陈慎想到这里,嘴角带着冷笑,若是真的对陈氏放心,对他的父亲放心的话,怎么会有那么多明里暗里对付陈氏的事情呢?

  若是真的对陈氏放心,陈昭怎么会成了如今王上的伴读?如何会想让他成为王上的老师?

  哪怕最后他的父亲想办法想要绕过这个事情,最后也不得不让四弟“陈守”去当嬴稷的老师,甚至让陈昭跟着嬴稷一同前往赵都邯郸?

  怎么会最后让他的父亲成为辅国之首,一共七个辅国之臣,有近乎一半都是陈氏中人?

  难道惠文王不知道,“烈火烹油”“树大招风”么?

  他知道,所以他是故意的。

  这些都是“政治”下的妥协罢了

  陈慎微微的闭上眼睛,包括之前一直不愿意去想的。

  昭襄王元年的时候,惠文王崩殂的时候,为何没有对付陈氏,反而将陈氏架在了高处?

  因为陈氏无论是对惠文王来说,还是对如今的王上来说都有用!

  “芈八子”的存在,便是秦王最大的威胁!

  惠文王太明白了芈八子的野心,也太明白“孝”这个字的压迫了!

  所以他为嬴稷留下了一把刀,好用的刀。

  “安国君陈野”

  安国君陈野论身份,他是安国君,军功二十等,是国相,是秦孝公的女婿!是惠文王的兄长!

  他是臣,但同样不是臣!

  所以芈八子的“孝”压不住陈野,只要陈野在,嬴稷就可以慢慢发展,甚至惠文王太明白、太清楚陈野的性格了,他知道即便陈野哪一天坚持不住快死了,也会拉着芈八子一同去死。

  这也是为何他留下一封“废后”诏书的原因。

  多么善解人意的“惠文王”啊!

  多么深厚的“君臣情谊”啊!

  这便是隐藏在“锦里”之下的溃烂,这便是隐藏在情谊之下的血污!

  陈慎没忍住自己的情绪,不由得伏在书案上痛哭不止。

  他的父亲知道这些事情么?

  肯定是知道的。

  不然也不会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,让他早早的就做准备了

  “桃花源”中。

  父子两人看着陈慎伏案痛哭的这一幕,都不由得叹了口气。

  陈瞻看着陈野问道:“父亲.果真如此么?”

  陈野沉默不语。

  章台宫

  嬴稷坐在宫殿中,神情平和。

  这次对付陈氏不成,但不代表以后对付陈氏不成。

  他将手中的东西扔到火炉之中,神情寡淡:“楚系一脉啊,真是没用。”

  嬴稷的嘴角带着嘲讽。

  他知道楚系一脉做的事情么?知道。

  为何不在意?

  因为不必在意。

  楚系一脉的势力就算再怎么扩张,难道能够超越如今的陈氏么?

  陈氏已经成了他头顶的一把剑。

  更何况楚系本就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,是对付“陈氏”的剑。

  嬴稷闭上眼睛,难道他不知道陈氏是忠诚的,陈氏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秦国好么?

  他知道。

  但他不在意。

  为何不在意?

  因为不必在意。

  他是秦王,如今的秦国如此强大,诸国难以抗衡,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难道是继续扩张领土么?

  不是。

  最重要的是收回秦王手中应当有的权力!

  最重要的是让那些拿走秦王手中权力的人全部去死!

  这就是秦王,这就是昭襄王嬴稷,这就是战国大魔王嬴稷。

  无论历史怎么改变,无论出现什么人,有些时候一个人发自骨子里的性格是不会改变的。

  比如范雎哪怕是没有遭受磨难,却依旧敏感多疑、睚眦必报。

  比如嬴稷依旧这么的.刻薄寡恩。

  原本的历史中,他可以为了范雎的三言两语而杀死白起,因为白起“人屠”四十万,拖累了秦国的名声,并且那个时候身上伤病绵延,对秦国没有什么用了。

  他也可以在白起死了之后“恍然悔悟”,“敲打”范雎。

  他不知道范雎敏感多疑,会害怕的逃走么?

  知道。

  但不在意。

  因为“范雎”也没有用了。

  这就是嬴稷,一个纵横天下的大魔王,一个王。

  他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自己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“昭襄王十五年,文安君于朝斥司寇,王大惊,始知司寇旧事,震怒,乃杀查生而徙魏冉,后痛哭言:悔不该令昭走!请先生教我!昭襄王十六年春,陈昭入咸阳,为司寇。咸阳旧例,为之一清。时人做歌曰:茫茫湛天,为何一清?黄鸟之鸣,宣于我耳,唯有贤才,入我咸阳!贤才者谁?官渡陈昭!——《新秦书·昭襄王本纪》”

  PS:陈慎为什么不愿意先上报?因为他就是故意的,陈氏之前的退却是“妥协”,如今的“斥责”便是反击,他要让嬴稷知道,陈氏是会反击的、有反击力量的。陈氏想要绵延千年,怎么可能只用“仁德”呢?只有你自身足够强大,别人才会听伱“仁德”。

  昭襄王为什么试探?他不知道法的重要么?不是陈氏的重要么?还是那句话,他知道,但是不在意,为什么不在意,因为不需要在意。他是秦王,要注重的首先是自己的利益,之后才是秦国。当国家强大起来之后,秦王与国家的利益捆绑就不是那么紧密了。原本的历史中嬴稷的性格也是这样,白起的死和范雎的逃跑,以及“邯郸之战”后秦国再次龟缩的原因都是这个。

  王都是刚愎自用的,不是一个老师一个伴读能改变的。因为王犯了错只需要假惺惺的“罪己”就可以被世人原谅。(嗤

  陈氏可以改变历史,但需要时间,还是那句话,历史有修正性,陈氏在浪潮中一次次的努力,一次次的留下印记,就是为了最后能够掀翻这所谓的“历史修正性”,对所谓的历史惯性说:“我去你老母”,之后让历史朝着自己想的方向去走。

  抱歉了宝宝们,昨天的那章大家的评论我看了,是我没有写清楚呜呜呜,下一次一定注意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huanggua2020.com。黄瓜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huanggua202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